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通讯员 叶永芳
(资料图)
5月25日7时,在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大东沟村,村民杨海波正忙着分装草料。在他身旁,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正“哞哞”地叫着,着急地想要吃到当天的第一餐。
今年40岁的杨海波,原本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了家饲料加工厂,生意一直很红火。因爱人想回家乡发展,2013年,两人一起回到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大东沟村。回家乡干什么?经过一番考察后,杨海波从市场上买了八十余只牛羊发展养殖业,4年时间就挣回了本,此后每年都有几万元收入。
抱着“养多养少都是养”的心态,2017年初,杨海波决定扩大养殖规模,投资17万元购买了10头牛、70只羊。“还是年轻没经验,想法太简单了。”杨海波说,大规模养殖后出现了很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。
经过一段时间养殖,杨海波发现有几只羊吃饲料多但长肉慢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他不仅买专业书籍找答案,还每天去乡畜牧发展中心找畜牧员请教。
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实验,终于找到了原因。原来之前养得少,所以夫妻俩在饲料、饮水等方面能严格把关;扩大养殖规模后,他们精力有限,照顾不周导致羊吃了不干净的草料或喝了不干净的水,体内长了寄生虫,而寄生虫会在羊肚内吸收饲料营养,所以才会出现只吃饲料不长肉的情况。
找到了原因,夫妻俩开始给羊打针驱虫。经过一段时间,在二人的精心照料下,牛羊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,当年就挣到12万元。
养活容易,养好难。既然要做产业,肯定还会有新问题,杨海波通过网络寻找养殖教学视频进行学习,了解大规模养殖中可能会遇到的其他难题。那段时间,杨海波白天干活,晚上孩子写作业时,他就在一旁看视频做笔记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一年的认真学习、请教,杨海波实现了从养殖的“门外汉”转变成“百事通”。
大规模养殖意味着在饲料上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费用。如何在不减缓生长速度和降低肉品质量的同时,控制成本?杨海波“盯”上了家里的田地,开始琢磨起种养结合模式。
2018年,杨海波选择试种再生能力强的紫花苜蓿,第一次种植就获得很高产量。小小的苜蓿草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的饲料问题,还吸引了周边养殖大户争先下单采购。
“不能只吃苜蓿草,营养均衡才能让肉质更嫩。”杨海波说,苜蓿草虽然是优质饲料,但不能成为单一饲料。闲不下来的他,又和爱人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玉米。
付出总有回报。如今,夫妻俩共养殖了120头牛、200余只羊,通过育肥牛和繁殖羊羔,去年纯收入达30万元。成熟的养殖模式,让周围村民看到了种养结合确实能有大收益,更有养殖户时不时前来请教经验。杨海波总是热情分享经验,希望能让更多养殖户少走弯路、增收致富。
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,再忙也值了。”杨海波看着挺拔整齐的玉米苗笑着说,干劲足了,钱包鼓了,日子更甜了。